发布日期:2012-10-08 浏览量:
【人物介绍】
白少玉,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发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论文数十篇,参编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4部,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被《中国语文》索引。白少玉1996年11月调到五邑大学任教,现为五邑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基础理论研究。他还是江门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侨乡文化系列丛书之一《五邑魂》,就由其主编。
江门日报记者 邓少军
9月13日,由市委宣传部、江门日报社、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江门名家网络读书讲坛第6场在中国江门网播出,五邑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白少玉做客讲坛,与网友一起探讨文学阅读的内涵与外延。据悉,这也是名家网络读书讲坛今年最后一期节目。
文学阅读是美的阅读
白少玉认为,文学阅读应该是一种超功利的阅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阅读。人们不可能通过文学阅读,去解决一个什么实际问题,文学阅读带给大家的,主要是一种精神享受。
白少玉把文学阅读的价值取向分为4种:为研究、求知而读书;为审美而读书;为追求信仰而读书;为实用目的而读书。他认为,这4种阅读的价值取向,都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从阅读的角度讲,研究性的阅读和为了追求信仰的阅读是一种严肃、艰苦的阅读。而实用主义的阅读,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阅读,它和文学阅读不同,文学阅读是愉快、轻松、自由的美的阅读。“今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感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很大,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得到精神上的调剂。文学阅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它门槛不高,具有一定的文学阅读能力即可,是很多读者的主要选项。”
作品的背后是作家
“读者进行阅读,直接面对的是作品;但是我们要看到,作品的背后是作家。作品是作家写出来的,作家写作品,构成创作活动;作品的对面是读者,读者阅读作品,构成阅读和欣赏活动。作品连接了作家和读者。”白少玉说,当人们阅读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进行各种潜在的对话。如果人们阅读的是古典作品,那么还包括和历史传统的对话。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去寻求对话,收获将更大。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扩展精神层面,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增强智慧。
白少玉说,文学创作也有某种不可重复性。某一件作品,是某一个作家在特定的情境下创造出来的。如果换一个情境、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心情,就写不出来了,或者写出来了,也不会是原来的作品。所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要了解作家创作的背景。
允许创造性误读
白少玉说,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评价,往往有一个过程。同时代的读者,不一定能对同时代的文学作出准确评价。人们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化,对文学作品作出新的判断。这将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地位产生波动,甚至颠覆。一个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一个文学家在历史上的地位,会有升降沉浮,有的可能会被供得很高,但最后又被拉下神坛。
“文学阅读应当是积极性的阅读。阅读的过程,应当是读者与作家的一种思想碰撞与智力较量。读者可以对作品作出自己独立的解读,而不必局限于作家的自我见解。所以,文学阅读允许创造性误读,也就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挖掘出一些东西,说得通,但又找不到根据,带有误读的性质。”
阅读范围应宽泛一些
对于文学文本的选择问题,白少玉建议网友们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他说,文学阅读是一种自由、愉快和轻松的个人行为,不是一种集体性的观赏,读者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对象。但读者不可以个人偏爱取代公认的评价标准;读者也应防止被个人的偏爱所误导,导致鉴赏的眼光低俗化。
“欣赏的趣味不妨宽泛一些,各类文体、各种题材、各样写法的作品都看看;即使不太喜爱的作品也可以翻一翻。”白少玉说,读者要应阅读一些文学经典。他以清朝时人们提出读中国的“诗四观”(《唐诗三百首》、四书、《古文观止》)等为例,来说明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与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江门日报》2012-9-16日 A2版 【 要闻速递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