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党建引领“四位一体”思政教育建设 五邑大学:高质量思政体系铸魂育人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高校更应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方向,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建校35年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从构建优秀侨乡文化育人体系到推进“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从办侨乡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到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五邑大学35年的发展史,就是学校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史。

五邑大学“邑起先行”实践队收割水稻,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指南针”引领全员育人、全员争优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南针”,也是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更要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五邑大学始终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前进,在“四个服务”中找准办学定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党的全面领导有机贯穿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等教育事业发展全过程。

五邑大学党委把思政工作作为学校生命线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办学治校的核心位置,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政教育领导体制。学校探索建立党委常委开展思政工作调研常态化制度、校领导深入思政课堂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党委书记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项制度,以党的领导为立德树人工作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支撑,全力推动思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发展。

今年7月,五邑大学召开2019年度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学校着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教师、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支部设置形式,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显著提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党委书记、校长参与思政课集体备课、上好思政“第一课”。五邑大学全体校领导讲授“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学生午餐座谈会等方式,完善学校领导带头深入学生交流机制、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判机制。学校领导率先示范,带动全校教职工共挑全员育人“思政担”。学校党委聚焦政治引领、师德为先,以评价改革牵引“三全育人”工作改革创新,统筹整合全校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

五邑大学用好评价“指挥棒”,把教书育人成效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学校通过思政人才引进党委集体面试等机制,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入口关”。为坚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学校把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等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考核奖励、评优评先、岗位聘用、选拔培训的重要指标,引导教师坚持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日常教学和教学改革、教学与育人“三个相结合”,使育人“软指标”变为“硬约束”。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计入工作量,教师指导学生取得相关成果视同教师获得教学成果奖。

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显著增强。在2019年学生评教中,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成绩均为优秀。学生多年对学校辅导员队伍给予高满意度评价,辅导员多次夺得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四位一体”构建全方位育人的精准思政格局

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纵深拓展、特色有效、入脑入心。五邑大学从丰富多元的“三全育人”实践中,探索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为理论拓展、课程思政为理论应用、实践教育为理论体验的“四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五邑大学成立思政课程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党委书记任主任、校长任副主任,理论教育、课程思政、实践体验3个工作小组有方案、有重点、有考核,以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质量。学校以“八个相统一”为统领,设立思政课教改专项课题、资金。

五邑大学师生以本土红色文化故事“刑场上的婚礼”为原型,编、导、演情景教学话剧《木棉花开》,已展演10场。

为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五邑大学在“新”字上狠下功夫,将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化思政课教学平台,建设师生优秀思政课作品素材库。学校组织师生拍摄近300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等主题微电影、微视频,相关作品入围全国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学校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建设。

为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五邑大学着力打造通识教育品牌。学校将通识教育学院、侨乡文化研究院、美育教育中心打造为坚强阵地,以“从当代中国发展历程及建设成就出发,加强学生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为主线,开设3门通识核心课和5个模块18门主干课程,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展为导向,以“三个三”(三个目标、三种形式、三种能力)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聘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高凤林等一批国内一流专家为特聘教授,2019年以来举办34场次高端讲座,为3万余人次师生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四个自信”。

五邑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学校以推进“专业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2000多门课程教学大纲中,引导教师不断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育人元素、德育资源,重点在“糅”和“融”上下功夫。学校专门设立课程思政教改研究项目,相关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为有效拓展实践育人的广度与深度,五邑大学构建了集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于一体的“大实践”教育模式。学校聚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正在五邑大学逐渐形成。

“内外合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五邑大学探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实践育人新途径,师生积极开展抗疫用品科研攻关、手绘画像致敬医护人员等,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五邑大学“开门办思政”,秉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知行合一的“大实践”教育模式,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

为引导师生从学校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贡献青春力量,五邑大学每年都组建约200支师生队伍,围绕理论宣讲、科技扶贫助农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设立4个社会实践学分,实现学生参与实践全覆盖。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江门市思政教育联盟理事长挂靠单位,五邑大学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以珠中江地区仅有的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点为依托,着力构建梯次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区域思政教育体系,打造珠中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协同创新联盟。学校作为江门市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人才优势,因地制宜作研究,深入基层作宣讲。学校还与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等单位共建实践育人平台等学生成长“立交桥”。学校美育教育中心、侨乡文化研究院等育人阵地日益完善,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更丰富,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保障条件更有力。

五邑大学实践育人硕果累累,近5年,18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2012年至今,39名学生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学生连续两年获全国“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一等奖。学校连续6年荣获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获评广东省首届文明校园,文化育人成果荣获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大江之门传奇》等学校原创思政文艺精品入选2020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项目。

立德树人关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十三五”期间,五邑大学全力写好人才培养“得意之作”;展望未来,五邑大学正在布局“十四五”规划,努力描绘立德树人“奋进之笔”。五邑大学将继续对照“四个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奋力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践行教育报国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魂育人。

(五邑大学党委书记 张焜)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文发布时间:20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