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五邑大学三十年

发布日期:2015-11-19 浏览量:

俯瞰五邑大学北门。五邑大学提供

建校30年来,五邑大学一直坚持以侨乡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为己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实现“以服务换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在经济发展、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做好政府、企业的参谋,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引领的作用,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逐步成为侨乡人才培养摇篮、科技研发基地、文化传承纽带、政府决策参谋、团结海内外乡亲的桥梁。

一、办学道路越走越宽广

五邑大学创办之初,江门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内外合力,共建大学”的建校方针,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办学。

江门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同志都把办好五邑大学当作“大事中的大事”来抓,把五邑大学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帮助学校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为学校提供长期有保障的资金来源。江门市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倾力办好五邑大学的事迹已闻名遐迩,成为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典范。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热心捐资办学育才的优良传统,校园里一幢幢刻着名字的楼宇,就是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助五邑大学的见证。30年来,海内外乡亲的捐资活动从未间断过,超过1000位华人华侨和港澳乡亲、数十个社会团体捐资兴学,捐赠资金达4亿元,包括捐建楼宇60余座,设立20多项奖助学金等,给五邑大学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2008年,学校成立了五邑大学董事会,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和海内外乡亲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协调,加深海内外乡亲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关注度和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参与度。2015年,学校又成立了企业(行业)联盟联络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企业、行业的联系,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等,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路子,办学道路越走越宽广,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

二、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从建校之初规划的4000人规模,发展到今天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1.8万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5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名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1、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坚持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广东省及江门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的需求,特别是轨道交通等重点企业落户江门、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等,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设置直接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2014年,广东省提出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提出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战略;江门市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珠西智谷”、“数谷”,建设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等,向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及时提出在未来5年将重点打造轨道交通、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智能信息、经济管理4大学科专业群,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开设新的专业(方向)。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创新创业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0年来,五邑大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上大胆探索与实践。

2010年,学校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创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通过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方位参与、全过程学习、全面式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同育人、弹性组合、个性培养、职场运行”的“五邑模式”。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与实践,以及创新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3、建设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直以来,五邑大学注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在1996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9年,学校重组原来的教学质量监控组,改名为“五邑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作为五邑大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下设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诊断的专家咨询机构。同时,制定《五邑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组章程》,指导评价组的工作。评价组本着一评、二帮、三提高的原则,与教师一起“抓住基础课教学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环节”,对课程和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学校还设有教学督导团,对教学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督导,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及设计、考试考查等各个教学环节。这些举措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风、学风建设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五邑大学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学校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引进和聘用模式,加大培养力度,使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逐渐优化。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制定了有关教师引进、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管理、职员队伍建设、教师培养、职称评审等制度。学校还设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提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推进师资培训、教学资讯、教学改革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因此,学校的师资力量明显增强,逐步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队伍。从建校之初只有几十人的创业队伍,发展到如今有在岗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00多人,各类兼职教师近300人。

四、科研与服务社会

的能力不断提升

建校之初,五邑大学就高度重视科研为地方服务,明确提出把五邑大学办成江门的“教育和科技中心”。从1987年开始,五邑大学先后成立了机械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所、华侨研究室等研究单位,聘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开展科技研究工作。此后,学校又相继设立信息科学研究所、管理技术与系统研究所等8个研究单位,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为江门发展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承揽各项工程提供科技支持和智力服务。1993年起,五邑大学服务地方的形式开始发生转变,即从一般性技术服务到综合服务性的转变。

学校还相继构建了“先进机械制造业技术”,“珠三角西岸一体化研究”等八大科研组团。同时,与地方合作建立了“江门市CAD/CAM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江门市特种摩托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纺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十大科技平台。这些组团和平台紧紧围绕珠三角地区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为企业提供创新技术。

面对广东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五邑大学“广东省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海量生物特征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摩托车先进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粉体材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广东省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获得省经信委和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广东省侨乡文化与遗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成为我省第一批认定的20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之一;“广东高校江门市LED研究院”成为学校第5个教育厅工程中心建设平台。

经统计,目前,五邑大学共有省级科研平台7个、省教育厅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19个,校级平台13个,与企业共建各类科研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82个。这些服务平台提升了学校的科技实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30年来,五邑大学为江门侨乡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咨询服务,如主持完成了《江门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产业一体化研究》等一批政府专项研究项目和《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20多项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承担了2500多项研究项目。

五、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侨乡文化

根植于侨乡的五邑大学,始终把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侨乡文化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1994年,五邑大学就成立了“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室”;1998年广东侨乡文化研究成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02年广东侨乡文化研究成为学校重点学科;2005年学校成立广东侨乡文化研究所;2015年10月15日,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挂牌。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支引领风气之先的侨乡文化研究团队,侨乡文化研究工作逐步向前推进,侨乡历史文化、侨乡遗产研究、岭南大儒陈白沙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8年之后,五邑大学就根据大学生认知规律,结合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在传承侨乡文化、实施侨乡文化育人过程中设定了不同的教育重点:一年级重点抓“系侨情”、二年级重点抓“学侨史”、三年级重点抓“知侨心”、四年级重点抓“懂侨务”“建侨乡”,进一步完善侨乡文化育人体系。2013年,学校开始进行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的改革,把侨乡文化精髓列为一门选修课。2014年,又将侨乡文化精髓定位为通识课程的必选课。

30年来,传承侨乡优秀文化经历了“自在”到“自发”再到“自由”的状态转化,如今已经贯彻在学校教学与育人的方方面面,侨乡文化也已成为五邑大学校园文化、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侨乡优秀文化熏陶下,五邑大学学生普遍具有博爱、感恩、通达、兼容、和气、创新、务实的侨乡文化特质。

六、形成良好的校风

五邑大学坚持建设特色鲜明、品位高尚的校园文化,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使先进的文化理念在校园形成风气,成为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

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加强对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的思考和探索,弘扬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德高业精、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精神品格,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通过开展有文化内涵、能养德启智、能激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开发创意、创作、创造、创新精神的文化、科技、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艺术品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众意识与精英意识、时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自然情怀与家国情怀的培育,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

七、建设环境优美、基础条件优越的校园

五邑大学十分重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根据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基建投入,2010年以来,新建了教学北主楼、德胜楼、香港台山商会大楼、马兰芳楼与黄浩川楼二期、皇冠足球比分:四期、38—43栋和香港五邑大学教育基金会大楼一二期等教学生活设施,新增教学生活用房17.71万平方米。同时,对校园道路和环境进行整治,加强了校园绿化工作,使得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加强教学条件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实验室,建设了9个校级实验中心,48个各类实验室;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1亿元,为教学实验与实训提供良好条件。目前,学校占地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拥有设施齐备的教学楼宇、藏书丰富的皇冠足球比分:、环境舒适的学生宿舍、菜式丰富美味的学生食堂、体育设施完备的运动场所,校园毗邻美丽的东湖公园,环境怡人,被赞誉为“远山含翠教读圣地,近湖吐烟治学佳境”。

八、不断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从建校开始,五邑大学就迈开探索科学治校的步伐,通过党代会、工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学生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策出力,并大力推进以教代会为主要载体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学校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2008年,学校成立了五邑大学董事会,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咨询、指导、监督,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积极性。2011年,学校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发挥高水平人才在教学、科研中的带头作用,开启了学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新里程。2012年,学校正式启动投资与预算委员会,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2015年,学校正在修订和完善《五邑大学章程》,为学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五邑大学党政逐步形成共识,要通过制度建设,为深化改革开路,为科学发展保驾,为维护稳定护航,并由此逐步建立起符合地方高校科学发展实际与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推动依法办学进程。

经过30年的发展,五邑大学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面对国家高等教育新的变化和广东省建设一流工科大学的战略布局,五邑大学将以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强力的技术与智力支撑,努力建设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工科大学!(文/刘雅琴 张继君 韦金艳)

(来源于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1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