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正文

我部邀请江门日报记者为学生记者作新闻讲座

发布日期:2012-03-27 浏览量:

3月25日,宣传部邀请了江门日报资深记者杨慧敏在主楼439课室为校内学生记者做了题为《挖掘校园新闻,传播大学文化》的讲座。杨记者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讲述了校园记者应具备的一些采访技巧,并强调要学会从细微处发现新闻。 学生记者担当着报道校园活动,传递校园信息的职责,具有促进师生交流的作用。杨记者认为,作为一名学生记者,要学会“跳进”和“跳出”校园生活圈子。为了解要采写的新闻内容,学生记者必须“跳进”这个圈子,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要采写新闻的主题并挖掘其意义,又必须“跳出”这个圈子,通过纵(时间上)横(空间上)比较,在一个新高度和更大范围去看待学校工作和活动。她指出,皇冠足球比分:部分新闻报道仍停留在表象的平铺直叙层面,忽略了深层的新闻价值,要克服这一弊病,须清楚地了解新闻的背景,从纵横比较中发现其深层价值。 新闻行业里有一句行话——“七分采三分写”,没有采访也就无所谓写作。杨记者从校园传媒的常用文体——消息和通讯(人物通讯)出发,介绍了采访前的准备、拟写采访提纲、与受访者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技巧。 报道同一题材,怎样写出与众不同的新闻呢?除了具备基本采访技能外,杨记者认为,要培养新闻敏锐性,从细微处发现新闻,一句不起眼的话也可能蕴含出人意料的新闻价值。如在汶川地震的众多相似报道中,新华社记者朱玉从“没有一个学生死亡”这一偶然信息中写出《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这样一篇别具一格的通讯。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吸收各种信息,发现独特的新闻价值将影响稿件的价值。为此,学生记者在采访现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特别是人物通讯采访。采访人物时,要特别注重细节,除了认真琢磨人物的言语外,还要细心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等,从而更加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讲座中,杨记者还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交流,并推荐了一些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学生在日后采访中就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她进行交流。(学生记者 甘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