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校党委书记栾天罡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5-03-25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次

3月24日,校党委书记栾天罡以“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书写青春华章”为题,为近40名校院两级青马班学员讲授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激励青年学子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征程中勇担重任。

此次“思政第一课”课堂设在校史馆与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栾天罡?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式体验与专题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应用型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以五邑大学“侨校+工科”特色发展路径为范例,深入解析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实践路径,引领青年学子探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育强国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时代责任。教务处副处长、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郝晓曦教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邝幸胜作为嘉宾参与授课,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平台,积极参加技术创新活动。

在校史馆,栾天罡以时间为轴,用翔实的史料为同学们介绍了五邑大学以“侨校+工科”为路径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办学历程,阐释了学校始终锚定应用型高校使命坐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战略支点、以产教融合为育人底色,在践行国家战略中淬炼办学初心,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走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之路。他指出,近年来,学校以卓越工程师为工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为实现路径,以专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基础,构建了高质量技术创新教育体系。他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紧扣省委“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核心部署,紧抓“面向湾区、侨校特色”两条主线,聚力“学科提质、产教协同、人才强基”三大攻坚方向,打造湾区西岸产教融合的创新标杆,加快推动侨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广东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为教育强省建设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郝晓曦从总体上介绍了训练中心的功能及其在服务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邝幸胜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数控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增材制造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学生机器人创新团队工作室,围绕各训练中心的功能任务及其设备的结构原理等进行详细讲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平台,积极参加技术创新活动。

在总结环节,栾天罡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坚定“文化自信”,?铸精神之魂,勇做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力军。要善于从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汲取创新原力,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科技攻关中,彰显新时代工程师特有的文化底蕴与青春锐气,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教育强国,青年何为”的时代答卷。二要心怀“国之大者”,强本领之基,争做产业变革一线的卓越工程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主战场,扎根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在?新工科?建设中锤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能力,在?校企协同攻关?中磨砺“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的工程思维,在攻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领域的难题中积极作为。三要传承“侨乡基因”,拓格局之境,善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湾区使者。要传承五邑先贤“爱国爱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善用“侨乡+侨校”的双重独特优势,通过学校建设的“一带一路”产学研基地,成长为既能解决“一线难题”、又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这是一堂催人奋进的思政课,授课系统深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贯通历史与现实的理论纵深感,又有融合课堂内外的实践创新性,是学校创新思政教育场域、推动课内外协同育人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同学们反响热烈,表示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文/图 宣传部)